周清教授:从临床需求到全球影响,CTONG持续推动肺癌研究创新与突破 | 2025 GACT/CTONG

来源: 2025.08.08
我要投稿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临床研究的持续创新与突破。第15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暨GACT/CTONG 2025年度会议于2025年8月1日-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周清教授围绕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的发展历程、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zq.png



CTONG:构建肺癌研究协作平台,赋能临床实践与人才培养


周清教授:


吴一龙教授、陆舜教授、张力教授、周彩存教授等国内外肺癌领域顶尖专家的引领下,CTONG以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为核心任务,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并开展了多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临床试验。


众所周知,临床试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解决,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精力。CTONG自成立以来,在多个研究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推进研究进程,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布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回应了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还将制药企业的创新药物与临床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显著推动了肺癌临床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CTONG不仅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优秀研究者的摇篮。自2007年成立至今,CTONG不仅培养了一批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专家,还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中青年骨干。CTONG青年委员会的成立,更为年轻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可以说,CTONG不仅是一个学术组织,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研究者大家庭。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我们坚信,未来CTONG将在推动国内外肺癌临床研究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肺癌诊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推动高质量IIT发展,构建研究者主导的临床研究支持体系


周清教授:


开展IIT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临床试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考验研究者的学术洞察力与战略远见。首先,研究者必须精准把握临床需求,提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出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更为关键的是,研究者需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考虑到临床试验从设计到结果发表往往需要5至8年甚至更长的周期,研究者必须确保所开展的研究能够对未来的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在研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将临床试验这座"大厦"一砖一瓦地构建起来。高质量的IIT成果离不开多方协同:既需要研究者对临床问题的精准提炼和科学设计,也需要企业的资源支持与战略配合。尽管IIT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临床需求的驱动下,通过研究团队的通力合作与持续投入,我们必将不断产出高质量的IIT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循证依据,最终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