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 2025|张蕊教授:芦沃美替尼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兼具疗效和安全性
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 2025)于2025年6月12-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公布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蕊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亮相本届EHA年会,特此邀请到了张蕊教授围绕“芦沃美替尼在难治性/复发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II期研究”1进行精彩解读,内容整理如下。
Q1:
当前儿童难治/复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治疗面临哪些关键挑战?高选择性MEK抑制剂为何成为破局希望?
张蕊教授: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的髓系来源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CD1a+/CD207+异常组织细胞的克隆性增殖与器官浸润。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构成LCH的核心发病机制——超过80%的LCH患者存在MAPK通路相关组分的激活性突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检测到明确的驱动基因变异,仍可通过ERK磷酸化水平检测证实MAPK通路持续活化,这进一步表明该通路在LCH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
目前,组织细胞协会推荐的一线治疗为长春碱类联合泼尼松的化疗方案,多系统和危险器官受累患者维持期加6-巯基嘌呤治疗。然而临床实践显示,超过50%的多系统受累LCH患者无法通过一线疗法实现治愈,且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确立统一的二线治疗方案。此外,已获批的MEK抑制剂均针对成人患者,尚无儿童LCH药物获批1。在此背景下,芦沃美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MEK1/2抑制剂,其临床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该药物已获得两项适应症批准:其一为成人LCH及组织细胞肿瘤患者;其二为2岁及以上伴有症状性不可切除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基于MAPK通路在LCH病理机制中的核心地位,结合其跨年龄层的适应症布局,芦沃美替尼在儿童LCH治疗领域展现出重要的临床探索价值,有望为复发/难治性患儿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Q2:
这项II期研究如何证实芦沃美替尼的临床价值?哪些数据具有突破意义?
张蕊教授: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证实,芦沃美替尼(FCN-159)可为儿童难治/复发LCH提供高效且安全的解决方案。研究纳入25例多中心中国患儿(中位年龄6岁,36%为多系统病变),均接受5mg/m2/日剂量单药治疗,核心发现如下:
高效缓解——客观缓解率(ORR)突破80%: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按PET代谢标准评估的ORR达84.0%(21/25),其中56%(14/25)实现完全代谢缓解(CMR)。研究者评估的ORR亦达80.0%(20/25例),与IRC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疗效评估的可靠性。
跨突变亚型普适性:研究纳入患者覆盖MAPK通路关键基因突变亚型,而芦沃美替尼在多数亚组中均表现出很好的疗效:BRAF突变组ORR 86.7%(含罕见非V600E突变)、ARAF缺失突变组50%、MAP2K1突变100%,甚至未检出突变组仍达75%,提示芦沃美替尼可能通过更广泛的MAPK通路调控机制发挥疗效,为基因型异质性LCH提供了统一治疗策略。
分子应答验证——cfDNA动态监测与临床疗效高度关联:12例基线cfDNA阳性(11例BRAF突变,1例MAP2K1突变)患者中,在芦沃美替尼治疗3周期后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下降或清零,这一变化与患者的临床反应一致。这一发现不仅从分子层面证实了芦沃美替尼对MAPK通路的深度抑制,更为无创性疗效监测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转化价值。
Q3:
作为儿童长期用药,芦沃美替尼的安全性是否满足临床需求?
张蕊教授:
在这项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芦沃美替尼(FCN-159)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特征。中位随访时间达7.4个月(范围:5.3-13.6个月),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或导致停药的严重不良事件,为其作为儿童长期维持治疗方案的潜在价值提供支持依据。
低毒性谱系:患儿总体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以1-2级为主,≥3级TRAEs发生率仅8%(2/25)。最常见的TRAEs为皮疹(36.0%)和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36.0%),其次为口腔黏膜炎(16.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0%)、甲沟炎(16.0%)、皮疹(16.0%)、皮肤感染(16.0%)及贫血
(16.0%)。所有事件均为可管理的非血液学事件。
剂量调整与依从性:研究期间剂量调整率低,TRAEs导致的剂量中断发生率为20%(5/25),剂量减量发生率为12%(3/25)。
由此可知,芦沃美替尼的非血液学毒性谱轻,与二线化疗相比,为儿童难治性/复发性LCH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其低剂量调整率及高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支持其在儿童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结
II期研究证实,芦沃美替尼在实现高缓解率(ORR 84%)的同时,展现出“可控、非血液学毒性为主”的安全特征,为儿童长期治疗提供重要保障。2025年5月29日,NMPA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1类创新药芦沃美替尼上市,适用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和组织细胞肿瘤成人患者以及2岁及2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张蕊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组织细胞协会LCH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其他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儿童EBV感染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18届血液学组秘书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儿科分会副主委
《中华儿科学杂志》第16届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第9届通讯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组织细胞疾病和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金5项,在BLOOD、JHO、AJH和Hematologica等杂志发表50余篇论文
P-MKT-20250714-002,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