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耀新生|付蓉教授:探索AA与PNH治疗新路径
luspatercept作为一种红细胞成熟剂,在改善β地中海贫血、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LR-MDS)相关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luspatercept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更多疾病相关贫血的治疗。
2025年6月12日-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大会公布了多项血液疾病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其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团队发表了两项luspatercept相关研究,分别揭示了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中的最新进展。本期,医脉通特邀付蓉教授接受采访,结合2025 EHA前沿进展,剖析luspatercept在AA和PNH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付蓉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副院长、血液病中心主任
天津市骨髓衰竭及癌性造血克隆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MDS/MPN工作组副组长
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SCI)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首届天津名医、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科普大使、津门医学英才
主笔《AA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PNH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PRCA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
医脉通
AA和PNH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上存在密切关联,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重大挑战。能否请您结合临床实践,谈谈这两种疾病的治疗现状,以及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付蓉教授
AA与PNH均为骨髓衰竭性疾病,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两者存在密切的动态关联,可相互转化或共存。研究显示,40%的PNH由AA演变而来,70%的获得性AA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少量PNH克隆,且疾病复发时PNH克隆细胞群明显增多1。
在治疗方面,重型AA(SAA)患者常因重度贫血、血小板减低和粒细胞缺乏而面临生命危险,传统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有限,SAA的治疗仍面临挑战2-3。对于PNH患者,C5补体抑制剂的出现大幅改善了患者生存,然而,作用于补体末端通路的C5补体抑制剂无法抑制旁路途径的扩增环,导致溶血无法得到全面控制,部分患者血红蛋白难以恢复正常,约50%的患者仍无法脱离输血,探索PNH红系分化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改善患者贫血4。综上,AA和PNH的治疗仍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目前,luspatercept已被广泛应用于β地中海贫血、MDS等与贫血相关的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在AA和PNH中的治疗潜力仍未得到充分探索。基于此,我们团队探索了luspatercept在AA和PNH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这两种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医脉通
EHA年会是欧洲大规模血液学国际会议,在2025 EHA年会上,您团队公布了luspatercept在AA和PNH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这些研究的发布对于临床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付蓉教授
团队评估了luspatercept联合环孢素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治疗SAA的疗效,并进一步探索了luspatercept对SAA的免疫调节机制。结果显示3,一例40岁女性SAA患者在接受luspatercept联合方案治疗6周后达到部分缓解(PR),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对使用luspatercept联合方案的SAA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离体处理后,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显示:CD4+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CD8+ T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减少,缺氧相关基因DUSP1以及炎症基因CLEC4E、FOS和S100A8/A12的表达在治疗后显著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富集于核糖体和炎症相关通路,包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形成和吞噬体调控,提示luspatercept联合方案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缓解。此外,患者停用luspatercept后疾病复发,以及重新使用luspatercept后缓解恢复和免疫状态改善,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假设。
此外,团队还深入探讨了luspatercept对PNH患者红系分化的影响4。通过使用氯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K562和KO细胞系向红系转化,研究结果显示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比例增加,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比例降低。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luspatercept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K562和KO细胞系进行干预,并检测不同药物单独使用或与Hemin联用时对红系细胞比例和BFU-E、CFU-E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luspatercept和EPO均能促进K562和KO细胞系向红系转化,且在促进KO细胞向红系转化方面的效果更优,两者均能增加CFU-E比例并降低BFU-E比例。此外,在一例使用C5补体抑制剂疗效不佳的经典型PNH患者中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予luspatercept和Hemin 7天后,CFU-E比例增加;给药14天后,BFU-E比例显著增加,CFU-E比例呈现出轻微的增长。
综上所述,这两项研究为AA和PNH治疗提供了新方向。luspatercept具有促进AA患者红细胞生成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机制,同时,luspatercept还可促进PNH红系分化,为研究PNH红细胞分化异常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医脉通
上述研究证实了luspatercept在AA与PNH中的治疗潜力,能否请您基于luspatercept的最新进展,谈谈其在血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聚焦哪些方向?
付蓉教授
luspatercept在血液领域已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拓展潜力,既往研究已证实其在β地中海贫血、MDS中的良好疗效,而最新研究进一步显示其在AA和PNH中具有独特优势:在AA领域,luspatercept联合环孢素及TPO-RA可通过免疫调节与促进红系分化改善患者疗效;在PNH领域,luspatercept能促进红系细胞终末分化,为使用C5补体抑制剂疗效不佳、依赖输血的PNH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探索luspatercept的免疫调节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靶点;二是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luspatercept在AA和PNH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明确适用人群;三是需要通过长期随访评估luspatercept对AA/PNH疾病进展的影响,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