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耀新生|苗瞄主任:罗特西普助力allo-HSCT患者红系植入,减少输血依赖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尽管粒细胞通常能在移植后半个月左右成功植入,但红系植入在一些患者中往往会出现延迟,导致患者持续贫血
、输血
需求增加,严重影响预后。罗特西普
是一种新型的红细胞成熟剂,可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促进晚期红细胞成熟,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并减少输血需求1。然而,关于罗特西普在促进allo-HSCT后红系恢复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近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苗瞄主任团队公布了一项罗特西普在移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此,医脉通特邀苗瞄主任接受采访,深入探讨罗特西普在促进allo-HSCT后红系恢复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苗瞄 主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MDS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MDS/MPN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红细胞疾病组副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MDS/MPN学组组长
亚专科特长:红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
医脉通: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红系植入延迟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难题。能否请您谈谈,您为何选择罗特西普作为研究靶点,这一选择背后是否结合了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临床需求的深度匹配?
苗瞄主任:
Allo-HSCT通过使用供者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植入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供者HSC在患者体内的稳定植入是allo-HSCT获得成功的基础。尽管粒细胞通常能在移植后半个月左右成功植入,但红系植入在一些患者中往往会出现延迟1。
移植后红系植入延迟与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2-3,移植前铁过载可造成造血重建时间明显延迟,从而降低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对移植前血清铁蛋白>1000μg/L的患者,积极的祛铁治疗可能会促进造血恢复;此外,供受者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更易发生红系造血恢复延迟,甚至会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红系植入延迟及纯红再障会导致患者持续贫血,长期依赖输血,进而造成铁过载,增加器官衰竭及重症感染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导致植入失败,显著影响移植后生存3,亟需研发新型治疗策略改善这一现状。
罗特西普作为一种新型红细胞成熟剂,可通过调节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促进红系晚期成熟1,这一作用机制恰好与红系植入延迟的关键病理环节契合。此外,团队注意到罗特西普已在其他血液疾病中展现出促进红系成熟的良好疗效,但在allo-HSCT后红系重建中的应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罗特西普在促进allo-HSCT后红系恢复中的潜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医脉通:
该研究评估了罗特西普在促进allo-HSCT后红系恢复中的应用潜力,共纳入94例患者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并谈谈对当前临床实践有何突破性意义?
苗瞄主任: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0月20日-2024年10月20日在我中心接受allo-HSCT的94例成人(≥18岁)血液病患者。首次使用罗特西普的中位时间为粒细胞植入后的第3天,起始剂量为1mg/kg,每3周皮下注射一次。若患者持续依赖输血或血红蛋白
未达到≥80g/L,则将罗特西普剂量提升至1.33mg/kg。输血标准设定为血红蛋白低于50g/L。主要终点为移植后30天内红细胞的输注总量,次要终点为30天内摆脱输血依赖的累积发生率。
结果显示,罗特西普组的红细胞输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5U vs. 4U,P=0.005),且摆脱输血依赖的中位时间为8天,而对照组为20天(P<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罗特西普组在30天内实现红系植入的可能性高4.48倍。此外,研究还评估了铁蛋白水平对红系植入的影响,对于移植前铁蛋白>1000ng/mL的患者,罗特西普组的红系植入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天 vs. 24.5天,P<0.001),但在罗特西普组内,铁蛋白水平对红系植入时间无显著影响(10天 vs. 6天,P=0.639)。
该研究证实了罗特西普在allo-HSCT后红系重建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红细胞输注需求,还能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从而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打破了此前移植后红系植入延迟的困境,为减少患者输血依赖、缩短恢复周期提供了循证依据,尤其为铁过载等不良预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医脉通:
该研究表明,罗特西普在促进移植后红系恢复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从转化医学角度看,未来团队计划从哪些方面深化研究,以进一步推动其向临床获益转化?
苗瞄主任:
未来团队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入机制研究,剖析罗特西普促进红系成熟的具体分子机制,为联合其他促造血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二是优化临床应用策略,通过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探索不同患者亚群(如不同移植类型、疾病诊断)的最佳给药时机和剂量调整方案,进一步验证罗特西普的疗效和安全性,最终转化为临床获益,造福更多移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