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拾间 | 范磊教授:深耕淋巴瘤全程管理,探索表观遗传治疗新路径
巴瘤的临床异质性与治疗复杂性,亟需诊疗模式的革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精准诊断体系为基石,全程管理模式为纽带,构建覆盖淋巴瘤全周期的诊疗生态。依托这一平台,范磊教授团队在淋巴瘤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其中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表观遗传联合疗法为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同时也为包括西达本胺
在内的创新药物积累了宝贵的循证证据和临床应用经验。这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诊疗团队,正持续推动中国淋巴瘤诊疗向规范化、精准化方向迈进。
为进一步推动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与精准诊疗的深度融合,“对话·拾间——探索表观遗传学治疗的全新可能”系列报道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聚焦表观遗传学治疗前沿,以学术碰撞激发诊疗新思路,以临床实践打破学科壁垒,共探血液肿瘤治疗新路径。
筑基·引领:打造国家级淋巴瘤诊疗中心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获得复旦专科榜TOP12及STEM全国前10的权威认可。科室规模与硬件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开放床位320张(淋巴瘤专病床位超150张),年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年造血干细胞移植量200余例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值得强调的是,科室依托国内领先的血液病理综合诊断中心,建立了完善的MICM分型体系及多组学测序、图像质谱、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诊断分型与预后评估。
厚积薄发,依托平台优势与学术积淀,科室于2019年5月21日开创性启动全国首个淋巴瘤全程管理项目,构建“就诊引导-规范诊疗-康复随访”标准化流程(图1),从生理症状、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经济负担等多维度实施动态随访,建立个体化档案。通过微信患教群、科普公众号及线上线下活动打破沟通壁垒,2023年护理满意度达99.2%,成为了国内淋巴瘤全程管理新标杆。
图1 全程管理标准化流程图
这些临床实践进一步转化为规范化成果,科室牵头淋巴瘤相关共识指南2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与参编专著20余部;牵头成立中国边缘区淋巴瘤工作组、中国CLL工作组、中国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中国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工作组、江苏省淋巴瘤联盟和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淋巴瘤专委会等学术团队,将“江苏省人民经验”辐射全国,持续推动淋巴瘤诊疗规范化进程。科室已成为国内淋巴瘤领域学术产出最丰硕、标准制定最活跃的中心之一。
创新·破局:持续推动淋巴瘤精准诊疗
PTCL是一组异质性强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传统化疗预后不佳,特别是复发难治性(R/R)PTCL患者生存期较短,首次复发或进展后患者接受挽救化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5.5个月和3.1个月1。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被证实是PTCL的核心发病机制,DNA异常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失衡成为关键治疗靶点。针对R/R PTCL预后差,治疗选择有限这一临床痛点,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团队践行临床需求驱动科研创新的理念,在Med期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通过结合表观遗传修饰药物以优化联合疗法可有效治疗PTCL2。该前瞻性Ⅱ期多中心试验,旨在评估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GemOx(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在治疗R/R 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结果表明,整体患者最佳ORR为53.3%,CR率为36.7%。亚组分析显示,16例接受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GemOx的患者中ORR和CRR分别为81.3%和56.3%;在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中缓解率进一步提高,ORR为91.7%,CR率为66.7%。中位随访36.6个月,整体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4.2个月,中位PFS为7.1个月,中位OS为8.7个月;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GemOx队列中,中位PFS为14.7个月,中位OS为38.8个月,其中AITL患者接受此方案后PFS改善更为明显,中位PFS为17.2个月,中位OS为38.8个月(图2)。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与已知安全性一致,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图2 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GemOx方案治疗整体患者ORR及CR率(左)AITL患者PFS及OS(右)
本结果表明,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GemOx化疗在治疗R/R PTC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抗肿瘤作用和良好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目前范磊教授团队正将表观遗传相关研究探索延伸至DLBCL领域,西达本胺、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
治疗新诊断老年/虚弱双表达D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期待这一去化疗治疗方案可以为老年/虚弱的双表达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精准诊断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针对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的特性,科室构建了多维度诊断体系。通过融合病理活检、流式免疫分型与基因测序技术,实现了疑难病例的快速精准诊断,曾成功在24小时内通过胸腔积液确诊滤泡性淋巴瘤
。基于精准诊断的赋能,团队同步建立了根据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常规化疗、靶向治疗、移植、CAR-T等整体治疗体系,并推动了泽布替尼
、奥布替尼
等靶向新药临床应用,完成5项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并作为全国Leading PI承担27项新药临床试验,致力于满足临床未尽之需,造福更多血液肿瘤患者。
结语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正以全程管理重塑服务流程,以表观遗传疗法攻克治疗瓶颈,以精准诊断揭开疾病伪装。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诊-治-访"闭环生态,推动淋巴瘤诊疗高质量发展,为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注入核心动能。
范磊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第十一届 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 常务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 副主任委员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淋巴肿瘤的精确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