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2%,全新机制口服药物或可突破多重耐药困境!|消化药讯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全球感染率高达50%,其与消化不良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和胃癌
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可有效控制相关疾病进展,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然而,全球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使Hp感染根除效果面临巨大挑战。
Rifasutenizol(TNP-2198)是一种具有协同双重作用机制的新分子实体,通过稳定连接子共价结合利福霉素与硝基咪唑药效团,从而能够同时靶向RNA聚合酶和硝基还原酶介导的DNA损伤,实现对Hp的协同杀菌作用。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志强教授、周丽雅教授团队在感染学顶刊《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了III期EVEREST-HP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初治Hp感染患者中,Rifasutenizol三联疗法(RTT)的Hp根除率高达92%,不劣于铋剂四联方案(BCTT),在多重耐药人群中实现优效。
EVEREST-HP是一项在中国40家研究中心开展的3期、随机、三模拟、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研究纳入18-65岁、¹³C尿素呼气试验
(UBT)阳性且经胃活检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初治Hp感染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
•RTT组:Rifasutenizol 400mg、阿莫西林1g、雷贝拉唑
20mg;
•BCTT组:枸橼酸铋钾240mg、克拉霉素
500mg、阿莫西林1g、雷贝拉唑20mg。
两组均每日给药2次,疗程14天。
主要终点为改良意向治疗人群(mITT人群)治疗结束后4~6周,经¹³C-UBT评估的Hp根除率。
安全性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及其严重程度、与研究药物的相关性,以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结果。
2023年5月18日至2023年11月10日期间,共筛选1267例患者,最终70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RTT(n=353)或BCTT(n=347)治疗。其中男性261例(37%),女性439例(63%)。RTT组351例和BCTT组346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药物治疗,并被纳入mITT人群和安全性分析集。
图1 试验概况
在697例患者中,579例(83%)成功培养出Hp。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达41%,甲硝唑耐药率达68%,左氧氟沙星
耐药率达35%,阿莫西林耐药率达8%。所有分离的Hp菌株均对Rifasutenizol敏感。
mITT人群分析结果显示,RTT组的Hp根除率不劣于BCTT组:RTT组根除率为92.0%(95% 置信区间[CI]:88.7-94.6);BCTT组根除率为87.9%(95% CI:83.9-91.1);两组绝对差异为4.2%(95% CI:-0.3-8.8)。
亚组分析显示,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耐药的Hp感染患者中,RTT组(90.9%)的根除率高于BCTT组(87.2%),但优效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在多重耐药患者中,RTT组根除率为89.9%(95% CI:83.0~94.7);BCTT组根除率为81.2%(95% CI:74.0~87.1);两组绝对差异达8.7%(95% CI:0.1~17.1),具有优效性。
图2 亚组分析
安全性方面,RTT组和BCTT组分别有37%和53%的患者发生TEAE。RTT组发生率超过5%的TEAE包括腹泻(24例,7%)、恶心(22例,6%)、头晕(21例,6%);BCTT组发生率超过5%的TEAE包括味觉障碍(125例,36%)、恶心(21例,6%)、腹泻(19例,5%)。绝大多数TEAE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未报告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TEAE。
Rifasutenizol作为首个专针对Hp感染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为应对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潜在选择。基于Rifasutenizol的三联疗法(RTT)有望成为Hp感染的一种有前景的一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