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疾病 (查看相关资讯、指南、药品、视频等信息)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肾小球疾病 更多>
热门直播
更多>
领域专家
更多>
学术会议
更多>
第十五届东方肾脏病学会议
上海绿地铂瑞酒店
2025.09.26 -09.28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武汉融通中南花园酒店(南苑楼)
2025.10.10 -10.12
甘肃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2025年学术会议
兰州宁卧庄宾馆大礼堂
2025.10.10 -10.12
学术资讯
更多>
临床指南
更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指南#内分泌科
09.03
经典病例
更多>
病史摘要:78岁男性,长期卧床。因“发热伴气促”急诊入院,入院前一晚突发发热、呼吸急促及全身不适。既往有2型糖尿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诊疗过程: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肺下有啰音等。检查发现多项异常,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并发肾病综合征。治疗上予头孢曲松抗感染、呋塞米利尿、补充铁剂等,针对PMR给予泼尼松10mg/d口服并联合补钙等。3天近端肌痛等改
病史摘要:25 岁已婚女性,无既往病史。主因疼痛性口腔溃疡、呕吐、皮疹、疲劳和体重减轻就诊。近一个半月有口腔溃疡及吞咽困难,曾按咽炎治疗,持续呕吐,口服阿育吠陀药物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病变,因药物性皮炎多次住院。存在食欲下降、疲劳、体重减轻,四个月前有足背水肿后自行消退。无家族癌症或血液病史。 诊疗过程:体格检查见体型瘦弱,有脱发、足背水肿、多处色素沉着病变及口腔念珠菌病,生命体征平稳,腹部
病史摘要:65岁男性,因双足水肿及步态障碍入院。8年前因血肌酐升高和高血压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此后限制蛋白质摄入。入院前3个月出现行走不稳、气促、水肿,予呋塞米治疗未缓解,病情进展至依赖轮椅。 诊疗过程:入院查体见双下肢水肿、触痛,血压、心率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肾功能、电解质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功能相关指标异常。初步诊断为极端饮食限制导致的脚气病性心肌病与神
诊疗知识库
更多>

高血压肾病

简介
诊断
治疗

高血压肾病(hypertensive nephropathy)是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内小动脉及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和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这种损害进一步引发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临床上,患者常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此外,肾损害通常伴随高血压眼底病变及心、脑等并发症的发生[1]。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靶器官功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降低死亡风险。在开始高血压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压水平、CKD分期及其进展的危险因素(如尿蛋白、低蛋白血症、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同时,评估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

图1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流程[1]注: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包括: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狭窄、主动脉狭窄、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疾病等。CKD: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目标是降低血压以及减少尿蛋白,从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血压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靶器官功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降低死亡风险。以下是不同患者群体的血压控制目标[1]:表2 不同患者群体的血压控制目标[1]

间质性膀胱炎

简介
诊断
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亦称为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盆腔疼痛、尿急、尿频,以及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1]。IC的治疗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经济负担及治疗中的不良事件[2]。治疗方案应由患者与医师共同决策,患者需了解治疗的风险、获益及替代方案。初始治疗的类型和强度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师的专业判断及患者的个人选择来决定。符合患者最大获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多种治疗方式。若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终止相关治疗。应持续评估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确保治疗的适宜性。如果经过多种治疗方法后仍未见改善,应重新审视IC的诊断是否准确[23]。

IC症状指数评分(PUF评分)是用于筛查IC患者的重要工具(表1)。该评分系统由症状评分和困扰评分两部分组成,总分为35分。根据评分结果,10~14分的患者应被视为IC的疑似病例,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检查[6]。表1 IC症状指数评分(PUF评分表) 注:此评分表引自中西医结合诊疗间质性膀胱炎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2,28(06):757-762.

IC的治疗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经济负担及治疗中的不良事件[2]。治疗方案应由患者与医师共同决策,患者需了解治疗的风险、获益及替代方案。初始治疗的类型和强度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师的专业判断及患者的个人选择来决定。符合患者最大获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多种治疗方式。若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终止相关治疗。应持续评估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以确保治疗的适宜性。如果经过多种治疗方法后仍未见改善,应重新审视IC的诊断是否准确[23]。

慢性肾盂肾炎

简介
诊断
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主要影响肾间质及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肾间质、肾盂和肾盏可能受到损害,最终导致瘢痕形成,进而引发肾萎缩或慢性肾衰竭[1]。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主要是由于尿路感染(UTI)通常由上行感染引起。另外患者的自身基础疾病也易诱发慢性肾盂肾炎,如糖尿病患者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容易并发慢性肾孟肾炎,甚至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2]。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程通常隐匿,表现可分为尿路感染和慢性肾间质损伤两大类[3]。无论有无肾盂肾炎组织学证据,具备以下3条,均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4]:①尿路感染病史超过1年,且持续性细菌尿或反复发作;②影像学检查有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或肾盂肾盘变形、缩窄;③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如肾浓缩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红排泄率下降等)。如果没有这些改变,即使病史再长也不能诊断为本病。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纠正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抗感染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以及其他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程通常隐匿,表现可分为尿路感染和慢性肾间质损伤两大类[3]。表2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且易复发的原因:①存在多种易感因素。②肾盂肾盏黏膜及肾乳头因疤痕形成而变形,为致病菌的潜伏提供了有利条件。③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或使细菌进入细胞内,从而使抗生素失去杀菌效果。④在体液免疫或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细胞膜无法形成,以原浆质形式存活,在高渗透环境中仍具生命力,一旦环境适宜便可重新生长并繁殖,这种细菌称为原浆型菌株(L型)。

●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建议多饮水和勤排尿,以促进尿液排出。●对于尿路刺激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碳酸氢钠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并减轻症状。

品牌信使
更多>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