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及系统性疾病[1-2]。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能局限或广泛分布,并可伴随脓疱或其他系统性症状[3-4]。其发病机制涉及IL-23和Th17细胞相关的免疫通路等因素[5]。银屑病临床分型可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PsA)等,需综合皮损表现和其他系统受累进行综合诊断,并评估银屑病的共病情况[2]。其治疗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外用药物治疗对大多数银屑病治疗有效,系统用药则包括传统类药物、生物制剂和其他新型药物[2]。预防和健康教育在银屑病的诊治中也有重要作用。
(一)不同类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表2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2]注:GPP 广泛性脓疱型银屑病;PsA 关节病型银屑病。表3 外周关节炎型和中轴(脊柱)关节炎型的临床表现(二)特殊人群的银屑病特征HIV感染者、儿童和孕妇等人群中,银屑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表4)。表4 特殊人群中银屑病的临床表现[32-35]
图1 银屑病的治疗流程[2]
迷走神经刺激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通过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技术安装特定装置,刺激左颈部迷走神经或其他位置的迷走神经,通过孤束核向大脑皮质、杏仁核、蓝斑、下丘脑等相关区域传递刺激信号,调节神经系统功能[1]。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证实,可能的机制包括调节大脑的电活动[2-3]、影响脑区血流量[4-5]、影响边缘脑区和其他脑区结构功能[6-7]和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8]。VNS可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包括抑郁障碍、难治性癫痫、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等[9-12],同时在心血管疾病[13-17]、自身免疫性疾病[18-20]、围术期相关问题[21-24]中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场景。VN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其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皮肤部位刺痛等[25-26]。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种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及间质纤维化为核心病理特征的异质性、非肿瘤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其中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的肺部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ILD[4]。由结缔组织病并发的间质性肺疾病可被称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该疾病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激素是CTD-ILD治疗的主要药物[1-2]。对于胸部高分辨率CT显示磨玻璃样或实变性阴影的患者,激素治疗的敏感性较高,而以纤维化为主的表现则对激素的改善效果有限。CTD-ILD的肺康复研究虽然有限,但大多数患者仍可考虑此类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同时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医疗费用[3]。
CTD-ILD的早期筛查对于病情监测和干预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筛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筛查策略●对于尚未出现明显ILD症状的CTD患者,风湿科医师应定期随访并进行有效筛查,必要时与呼吸科协作以确诊ILD。●对于已确诊ILD的患者,呼吸科医师需排查肺外多系统受累表现,并完善血清自身抗体谱检测,协助风湿科医师确诊CTD。2.筛查对象及随访建议●对于出现ILD相关临床表现的CTD患者,建议在首诊时即开始筛查,并每3~6个月进行随访。●对于无ILD表现但为高危患者(如快速进展的皮肤硬化、抗Sc-70抗体阳性等),建议在首诊及之后每6~12个月随访,CTD病情活动时可缩短随访间隔。●所有拟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患者,建议在首诊及其后每6~12个月进行随访[12]。3. 筛查内容ILD的筛查应包括相关临床症状(如干咳、胸闷、气短等)、肺功能检查[如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胸部高分辨CT[13-14]。CTD的筛查应关注常见临床症状(如发热、消瘦、关节肿痛等)、体征(如关节肿胀、Gottron's疹等)及自身抗体谱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等)。
CTD-ILD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个体化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CTD疾病活动度、ILD的严重程度和进展倾向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决定免疫抑制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的权重及主次以减缓疾病进展,防止进一步的不可逆肺损伤,严重患者可考虑机械通气或行肺移植手术[25]。
国际临研(Academy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Study)按照ICH国际标准体系,通过解读FDA指南,结合国际热点案例进行沉浸式教学,为医药企业、CRO公司、临床研究型医院培养国际标杆的临床科研人才。 国际临研十大特色:1. 国际名校导师团队;2. 研究成果顶刊发表;3. MRCT全球PI合作;4. 真实世界研究上市;5. 临床试验创新设计;6. 产品研发策略规划;7. FDA上市策略布局;8. 权威数据分析审阅;9. 风险预测模型研发;10. 高端科研人才培养
微信搜索并关注:医脉通e考通助手,及时获取医师资格考试资讯、考点考题及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