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疾病 (查看相关资讯、指南、药品、视频等信息)
青光眼 角膜病 巩膜病 更多>
热门直播
更多>
领域专家
更多>
学术会议
更多>
学术资讯
更多>
临床指南
更多>
经典病例
更多>
摘要: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以新近出现头痛、视觉症状和下颌运动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巨细胞动脉炎可对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是神经眼科急症,激素冲击疗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1例罕见的表现为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提示对于严重视力下降伴有疼痛的老年患者,视神经无水肿、萎缩表现的,应
摘要: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同时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4岁男性患者,以视物模糊、头痛为主要表现,视力、眼压正常,双眼眼底检查显示火焰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门诊测血压230/15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MRI FLAIR序列示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多发斑片状高信号。除肾损害外,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积极
诊疗知识库
更多>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简介
诊断
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特征在于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出现特定的形态学改变,而不伴随其他眼部疾病或先天异常[1]。 POAG的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且早期症状轻微,这使其被称为视力的“不易察觉的小偷”。随着疾病发展,患者视野逐渐缩小,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周边视野缺损,继之中心视野缺失,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2]。POAG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POAG的筛查主要依赖于眼压测量,这一传统方法因其成本低和效率高而广泛应用[3]。POAG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眼压、眼底及视野损伤程度,结合医院条件和医师经验,选择药物、激光、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或微创手术以降低眼压。同时,视神经保护治疗也应受到重视。在降低眼压治疗时,需为患者设定目标眼压[1]。对于确诊为正常眼压型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的患者,采用分类治疗方案。

(一)筛查方式用于青光眼筛查的主要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等,必要时可行前房角镜及视野等检查。目前认为基于眼底照相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效率最高[1]。1. 眼压测量POAG的筛查主要依赖于眼压测量,这一传统方法因其成本低和效率高而广泛应用[3]。2.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技术近年来,DL技术在POAG的早期筛查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例如:●Lee等通过对无红光眼底照片进行归一化增强对比度处理,并转化为极性图像,利用DL分类器和极坐标变换技术成功检测到RNFL的早期缺损,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达到0.939[50],这表明该软件分析技术在POAG的早期筛查中具有应用潜力。●Al-Aswad等基于彩色眼底照片开发的DL软件,凭借其高灵敏度,成为筛查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重要工具[51]。(二)筛查争议眼压升高以前被认为是POAG的标志,但许多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没有升高,也不是所有眼压升高的人都会发生青光眼[52]。目前证据尚不足以明确是否需要青光眼人群筛查。我国指南指出在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筛查策略的同时,应做到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及人口特点,实施合适的查方案,以期实现较为经济的干预效益[1]。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AAO)关于全面眼科检查的推荐建议见表1[53]。表1 AAO关于全面眼科检查的推荐建议

(一)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POAG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眼压、眼底及视野损伤程度,结合医院条件和医师经验,选择药物、激光、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或微创手术以降低眼压。同时,视神经保护治疗也应受到重视。在降低眼压治疗时,需为患者设定目标眼压[1]。目标眼压是指在患者预期寿命内,能够将青光眼病变发展速度降至最低的眼压范围上限。每位患者的目标眼压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青光眼进展或伴随疾病变化时重新审视(表6)。表6 青光眼患者目标眼压的设定[1](二)NTG采用分类治疗方案对于确诊为NTG的患者,采用分类治疗方案(表7)。表7 NTG患者的分类治疗方案[31,47,62-6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简介
诊断
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一种由于周边虹膜对前房角的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排出受限,从而引发眼压升高的青光眼类型,此类青光眼发生在没有其他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可能伴随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并可能出现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伤[1-2]。PACG的分类方法存在一定争议。欧美国家采用国际地域和流行病学眼科学会(ISGEO)提出的基于疾病进程的分类,而中国则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外,还可依据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类。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青光眼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预计将增加。作为一种潜在可预防的疾病,PACG的流行病学研究尤为重要。对于具有PACG症状或体征的患者,眼科医生应立即进行双眼检查。随着激光技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发展,PACG的治疗策略已发生显著变化[1,3]。

PACG的症状与眼内压的升高速度和程度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时,眼内压迅速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虹视、头痛、剧烈眼痛以及恶心、呕吐症状;若眼内压升高较慢,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通常见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视力受损可能在中心视力下降之前就已发生。提示眼内压升高的体征,包括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或雾状混浊、浅前房以及瞳孔中等散大(4~6mm),对光反射减弱。急性期症状常在夜间加重,因光线昏暗导致瞳孔放大,周边虹膜皱褶可能阻塞狭窄的房角[29]。表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表现[2]注:*从理论上讲,急性大发作经过积极治疗后也可进人间歇期,但实际上由于房角广泛粘连,这种可能性很小;间歇期的主要诊断标准是:①有明确的小发作史;②房角开放或大部分开放;③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眼压能稳定在正常水平

随着激光技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发展,PACG的治疗策略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提出以下治疗建议[1,3]:(一)首选治疗对于房角关闭、眼压升高且存在瞳孔阻滞因素的患者,推荐首选激光或手术方式进行周边虹膜切开术或切除术[32-33]。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非瞳孔阻滞因素,则需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且角膜水肿影响治疗的患者,建议先行前房穿刺术以降低眼压,为后续的周边虹膜切开术或切除术创造条件。术后需重点观察房角开放程度、周边前房深度变化及眼压情况[3]:●房角开放及周边前房深度明显改善且眼压正常者,继续随诊观察。●房角开放及周边前房深度有所改善但眼压仍高者,建议联合药物治疗。●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进行其他手术治疗。(二)其他手术方式选择1. 对于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建议首选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在房角镜下进行房角分离术[34]。术后观察眼压情况[35-36]:●眼压正常者,继续随诊观察;●眼压下降效果不佳者,联合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联合药物治疗效果仍不佳者,建议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2. 对于无白内障适应证且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若评估房角分离术不能有效降低眼压,建议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透明晶状体眼PACG的治疗鉴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眼科机构的技术成熟程度和设备配置水平不同,患者的意愿与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宜大范围推广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对于透明晶状体PACG患者,建议参照首选治疗方案,若治疗效果不佳,应结合当地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水平与患者意愿进行综合评估[37-38]。1.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可有效预防房角关闭,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能降低房角关闭或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风险。以静态房角镜下2个或多个象限色素小梁网不可见作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的治疗指征,但证据尚不充分[1]。2.降眼压药物治疗对于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后眼压仍升高且出现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建议先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若眼压仍不可控制或视神经损伤进展,再考虑手术治疗[1]。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房角分离术不能有效降低眼压的患者,建议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5-36]。4.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的选择应谨慎,需根据患者意愿及各方条件综合评估[34,38]。

品牌信使
更多>
专栏
更多>